学会简介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是由从事地质矿产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有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学会成立于1981年,是经民政部批的全国首批发证社团之一。学会现有101个单位会员和近千名个人会员,下设7个分支机构,即青年分会、地勘产业专业委员会、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人力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和法学分会。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月刊)会刊。

落实四大任务 实施五项措施——2013年矿产勘查开发基调确定
【信息来源:本站转载 】 【作者:李平】 【发布时间:2013-02-05】
落实四大任务  实施五项措施
——2013年矿产勘查开发基调确定



2013-02-05           | 作者:     李 平       | 来源:   中国矿业报                      |

2013年矿产勘查开发工作到底怎么干?国土资源部在近日举行的明确重点工作及落实措施汇报会上,已经对此确定了基调。

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2013年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提高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资源管理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健全完善开源、节流、走出去“三位一体”的工作布局,着力落实四大重点任务和五项重要措施,努力构建开发科学、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矿区和谐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

全面落实四大重点任务

加大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力度。紧紧围绕“358”目标,深入探索实践以市场为导向的新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统筹协调矿业权管理、财政资金投入、基础地质调查、科学技术攻关、资料信息服务等各项工作,突出重点矿种、重点矿区和重点环节,聚焦找矿突破第一阶段目标,并为实现第二阶段目标做好必要的准备。二是组织协调四部委联合开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情况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目标实现、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情况。三是总结推广各地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新经验,调查分析影响找矿突破的新情况新问题。四是深化矿业权管理制度改革,着力研究解决勘查开发“两少两降”的突出问题。

提高矿产资源保障与合理利用水平。将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放在矿政管理更加突出的位置,改进资源管理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准确确定规划定位,落实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探索编制和实施保护与合理利用专项规划,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启动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基础研究。二是严格对油气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方案的审查。按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修改方案审查的技术标准,将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矿山环境保护等作为方案审查的重要内容,将方案审查作为矿业权审批的重要环节。三是创新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作为监管服务的重要内容。基本建成在线监管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监管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监管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管服务责任。

深入推进“三项建设”。将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建设、绿色矿山建设和和谐矿区建设作为构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的重要平台。一是加大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建设力度。认真总结近年来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深入推进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扩大建设范围,加强指导、监管和服务。全面开展“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调查,科学制定“三率”标准,加强监督检查。鼓励和督促矿业企业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二是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对正在开展的220家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单位进行评估,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巩固和扩大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成果。扩大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范围,鼓励创建不同层级的绿色矿山。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准确把握绿色矿山建设的内涵和方向,建立完善绿色矿山建设的标准规范。研究制定支持绿色矿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探索推进和谐矿区建设。鼓励矿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及时复垦土地、还地于民,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问题,改善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开展扶贫、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总结经验,开展示范,构建机制,交流推广。

加快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步伐。紧紧抓住“走出去”的窗口期,加大协调服务力度,降低境外矿业投资风险,提高勘查开发效率。一是加大境外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力度,增强矿业投资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为中资企业在境外选择矿业投资项目、申请登记矿业权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改进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基金项目管理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切实发挥境外基金引导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方向、降低风险的重要作用。三是充分利用国土资源部与矿业投资目标国的双边合作平台,协调解决境外中资矿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四是探索建立与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协调联运机制,改善中资矿业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环境。五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天津国际矿业金融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为中资企业提供境外风险勘查项目融资的功能。

着力实施五项措施

坚持将探索实践新机制作为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动力。按照有利于构建和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有利于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利于促进矿业体制改革和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标准,审视和完善现行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一是进行有利于促进地勘单位、矿业企业和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整装勘查的矿业权管理制度改革。二是完善有利于充分调动地方、企业、资源所在地参与和支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性的利益分配制度。三是健全有利于保障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督促矿业权人履行法定义务的监管服务制度。

坚持将推进制度创新作为深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从落实管理职能、转变管理方式入手,深化勘查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全面落实关于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的通知,开放页岩气矿业权市场,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实施科技攻关,推进部省合作,协调石油公司加大投资力度。二是认真实施全国铀矿勘查规划,充分调动中方投资勘查铀矿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煤铀兼探、油铀兼探。三是及时跟踪和深入总结推进页岩气、铀矿勘查开发的经验,为扩大油气、铀矿领域改革开放奠定基础。四是加大运用法律、经济和技术手段综合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力度,全面履行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管理职能。

坚持将深化资源税费制度改革作为加强矿产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重要手段。准确把握资源税费制度的立法宗旨,理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的基本经济关系。一是充分发挥资源税费制度调控矿业经济的功能,弱化凭借政治权力强行征收的资源税等税种。二是依法执行资源补偿费计征与开采回采率挂钩的法律规定,使之成为激励矿业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工具。三是全面清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让矿业权的行为,恢复法律规定的矿业权价款的本来面目。四是改革矿业权使用费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其规范矿业权管理的经济调节功能。五是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使用和管理力度,使之成为矿业企业履行法定义务的经济杠杆。

坚持将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提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水平的重要措施。把科技进步与创新放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突出位置,统筹规划部署,加快组织实施,加强指导协调。一是着力创新成矿成油地质理论体系,深化成矿规律认识。二是着力构建物探、化探、钻探、遥感、分析测试、采矿、选矿和信息技术体系,探索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组合。三是深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科技体制改革,确立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在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充分发挥部直属科研机构的引领示范作用,瞄准勘查开发中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采用产学研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攻关。五是改革完善科学技术评价体系,切实解决科研与勘查开发实践脱节的难题。

坚持将开展国土资源综合调查、综合监测和综合评价作为深化国土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基础。编制并实施全国国土资源综合调查、综合监测和综合评价总体工作方案,建立覆盖陆域和海洋国土的空间、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综合调查、监测和评价体系,为组织实施以国土规划为统领的国土综合开发整治,全面履行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职能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土地变更调查、耕地质量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业权核查、矿产资源利用状况调查、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七大调查评价体系,依托已经建成的土地用动态监测、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监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海洋环境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和国土生态地质环境综合监测七大监测系统,构建国土资源综合调查监测评价信息集成服务平台。二是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全球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充分共享和综合集成陆海观测资源卫星工程、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地壳深部探测工程、深海探测技术创新工程、极地科学考察工程和大洋海底资源探测工程,构建以上天、入地、下海、登极为重点的国土综合探测评价体系。三是深化石羊河流域、大同盆地和江汉—洞庭平原三个国土资源综合调查监测评价示范区建设,建立国土资源综合调查、综合监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国土资源综合调查监测评价信息系统的信息查询、综合评价、决策分析和政策模拟功能。

转自国土资源部网站: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1302/t20130205_1180914.htm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秘书处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北京市259信箱学会办公室    邮政编码:1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