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27日,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7年地勘局长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2017年全国两会和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服务与地勘行业深化改革”为主题,通过分析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总结地勘行业转型中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认为地勘单位要更加主动地适应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产业优化调整形成的新地质工作需求,及时调整地质工作布局,由以服务地质找矿为主,向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实现地勘行业在服务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做好服务的发展目标。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理事长张少农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钟自然代表国土资源部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赖文生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学会法人代表兰平和也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新安主持了总结大会。会议主要分了专题报告、大会交流发言、分组座谈和大会总结四个环节进行。
张少农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过去一年,学会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地矿经济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改革提升能力创新服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搭建了不同层次学术交流的平台,组织开展了多场次、多形式和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学会还在组织会员单位申报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加强学会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当前,学会要主动适应和积极面对新的形势,明确工作的基本思路,对照2017年国土资源工作要点以地矿经济研究创新发展为着力点,以打造优秀的学术社团为目标,在巩固发展现有服务领域的基础上着力拓展学会新的发展空间和领域;要充分发挥学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地质行业科技创新、推动国土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学术交流、决策咨询、会员服务、网络信息化四个平台建设,为地矿经济改革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钟自然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地质工作正处于一个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总的来看,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地位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没有减弱,但结构、内容和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是由资源为主向资源环境空间多要素并重转变;二是资源地质从传统的固体矿产向清洁能源矿产和战略新兴矿产转变;三是由浅部向深部转变,由陆地向海洋转变,由境内向境内外并举转变;四是由以采集数据提供地质报告向大数据挖掘提供解决方案转变;五是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和效益转变。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有六大需求:一是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三是防灾减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四是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五是海洋强国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六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同时,伴随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许多新的需求还将陆续出现。
钟自然同志还介绍了近3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面推进地质调查战略性结构调整,充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着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大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钟自然同志建议各省地勘单位准确把握本省、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重大需求,主动支撑本省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按照新的需求调整地质工作业务结构,加强与新的业务结构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设,把科技创新放在地质勘查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地质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地质事业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构建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协调机制。
26日上午,会议专题报告阶段由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赖文生主持。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于海峰作了《新时期地质勘查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的专题报告。报告认为:当前地质找矿工作在深度调整中孕育着新的格局,国土资源部将持续推进国务院通过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但在布局、矿种、找矿技术方法上有所调整,并向地球深部进军,简称为“三调整,一进军”,提高国内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地勘单位仍将发挥重大作用。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作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地质环境工作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专题报告报告认为地质环境的保护,地质灾害的防治,都是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地质灾害防治为例,它共有四大体系,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处置,各个体系、每一环节都有很大的发展容量,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每个体系都要依托地勘单位。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作了《关于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思考》的专题报告。重点介绍了国土资源系统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具体任务。地勘单位可以在这一战略实施中提供坚实的支撑,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昆作了《中央地质调查工作进展与使命》的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新布局、新进展与新使命以及根据国家需求调整后的业务体系,中国地质调查局目前把能源矿产调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了自然资源、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地质灾害调查,加快推进海洋地质调查,深化国际地学合作和境外地质调查,加大了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开发、综合研究和应用服务力度。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新安作了《对大周期后资源形势的研判》的专题报告。报告主要从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累计地质找矿投入,我国当前地质勘查队伍规模,钢铁、煤炭、铜等矿产品产出三组数字分析了当前地勘单位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认为本轮大周期要到2030年结束,2030年将成为我国资源供求形势的全面拐点。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资源保护比资源开发重要,资源结构比资源总量更重要。当前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资源供应将更加灵活更加富有弹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下跌导致的生产者需求反映会更加迅速。报告还利用了主要矿产品价格加权平均综合指数、矿业行业运行指数、矿业权活跃指数对当前的我国的矿产资源形势进行了分析。当前主要矿产品价格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恢复性反弹暂告一段落,进入了调整平台期。矿业行业运行指数在不同矿种之间分化非常之大,体现出不同矿种供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有色金属行业活跃度处于高位,黑金属行业活跃度次之,油气和煤炭行业活跃度较低。矿业权活跃指数大幅下降,市场极为清冷,当前是系统调整完善资源政策的最佳时机,改革成本相对较低。报告还认为地质调查工作投入及“土十条”、“水十条”和“气十条”的全面实施将对地勘经济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地勘行业还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地质调查工作的费效比基本是50到100,地质调查工作的投入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等领域全面铺开,将对地勘行业经济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土十条”评估2.7万亿的市场;“水十条”是1.9万亿的市场;“气十条”是1.84万亿的市场,其中地热能投资将超过2600亿;这对地勘行业也将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26日下午的大会交流发言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先达同志主持。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孙升林作了“煤系矿产资源综合勘查与评价——现状与展望”的发言;西南能矿集团董事长李在文作了“西南能矿集团绿色勘查理念和实践探索”的典型发言;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局长丁晓牧作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打造我局“十三五”规划新动能”的典型发言;内蒙古地矿局副局长胡子勤作了“关于地勘单位转企改革发展中的实践探索”的典型发言;贵州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周琦作了“积极服务贵州大旅游发展战略开展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情况与成果汇报”的典型发言;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根宝作了“深入推进地勘单位改革 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发言;江西核工业地质局办公室主任万义辉作了“下活改革这盘棋 加快推进赣核地质的转型升级”的典型发言;上海地质调查院地质环境所所长史玉金作了“上海城市地质工作”的典型发言。以上单位交流的实践经验为各地勘(矿)局下步改革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7日上午,会议分了5个小组进行了座谈讨论。分组座谈交流会上,大家对上午领导的重要讲话交流了心得和体会,同时就各单位改革转型实践经验的主要做法、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改革条件、路径和职能确定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座谈与交流。
随后召开了总结大会。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新安同志主持会议,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赖文生作了总结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 2017年地勘局长座谈会是学会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之一,会议得到了国土资源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国土资源部党组对地勘行业的关心和对学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会议各项议程安排紧凑,会议代表既交流了信息、了解了形势,又领会了精神,开阔了思路。会议体现了地矿经济学会作为行业平台的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与号召力。学会今后将面向重大需求,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建功立业;传承优秀文化,为地勘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营造良好环境,为地勘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搭建交流平台,为地勘行业发展做好服务支撑。
赖文生秘书长在总结讲话中还指出,学会2017年地勘局长座谈会的圆满成功,能够发挥学会平台作用,源于地勘局长们的鼎力支持与关心,今后学会的工作,还请广大会员单位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地矿、冶金、有色、煤炭、核工业、建材等局级地勘单位、地勘企业、院校、国土资源部相关司局及部直属事业单位等90多家单位2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注: 赵辉 摄